第二百七十四章 脆弱共识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青史昭昭字数:2015更新时间:22/04/19 03:59:10
    就是这样,徐光启提出一个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又基本上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朱由检对样的模式很是满意的,可惜的是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皇上,若是天气持续变冷,不仅仅是我们受到影响,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以及辽东的建奴恐怕会因为食物缺乏的原因而想办法南侵大明,劫掠财物、粮食。

    北方朝廷九边的防御压力恐怕还将持续增加,军事问题不得不重视。

    还好之前皇上圣明,收复了河套地区和开平卫故地,有了这两地,长城以内的腹心地区也就有了缓冲之地,形势较为好转。

    但是辽东的建奴仍然实力雄厚,那奴酋也不是一个简单之人,朝廷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兵部尚书李邦华提出自己的想法。

    众人纷纷出言表示赞同,天气变冷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但这个对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影响实在是需要他们提起足够的重视,辽东现在大明一直处于守势,每年所消耗的粮饷都是极为庞大的。

    若是在国内灾害连天时,建奴入侵,这样对朝廷产生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一不小心,后果就难以挽回了。

    接下来众人纷纷发言,讲述了一些自己针对天气转寒对大明影响的相关看法。

    在场之人绝对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精英之中的精英,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不少都是朱由检以前所忽略的,现在提起都令朱由检眼前一亮。

    又想到一部分问题提出之后,朱由检都觉得十分棘手,这些问题想要解决相当困难,不过朱由检仔细思考后感觉最重要的还是钱,若是有足够的钱,再加上朝廷愿意花费足够大的力气都是能够解决的。

    这不由的让朱由检感叹,说到底大明还是缺银子啊!

    足足一个是时辰后,众人都讲述的差不多了,朱由检感觉这一个时辰自己是受益良多,对大明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心中已经又有了很多新的打算,新的想法。

    略微消化一段时间,朱由检再次开口说道:“诸位真不愧是朝廷的栋梁之才,大家考虑的都很全面,朕从其中学到了很多。

    诸位提出了诸多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已经不是简简单单,随随便便的了。

    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朝廷的共同努力。说到底都是要变革、要改变的,自三皇五帝以来,数千年的历史清晰的表明,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数日前的五军都督府中,黄爱卿等人提出祖制是要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现在所遇到的情况已经和两百余年前的情况完全不同,那么制度也是要变的,而不是严苛死守得。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古有商鞅变法让秦国脱胎换骨,打下平定六国,一统天下的基础。

    又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大兴天下。

    后有隋文帝定下科举,此后千年科举大兴于中国。

    ……

    当时四位爱卿的说法让朕受益良多。

    朕不由得想起那句古话: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朕不由得又想到了大明的情况,心中不由感悟到了许多。现在看来我大明也到了该变革的时候了,不知诸位爱卿怎么看?”

    略显平静的说完这一段话,朱由检看着前方的众人,就算是这半年来当皇帝所锻炼出来的大心脏,这个时候也不由得略微加速跳起来。

    众位文官从朱由检开始提到变革就提心吊胆了,果然啊,皇上真的有这个想法啊,之是皇上现在这是要和他们摊牌吗?

    当听到皇上说在五军都督府受四人启发才决定变革,众人脸色古怪的看向坐在前面的黄立极等人,难道这是真的?

    恐怕不见得吧,变革不都已经持续半年有余了?可惜他们又不敢质疑,皇上既然说是,那就算是吧,他们又能如何呢?

    可是难道真的要支持皇上变革吗?

    这变革实在是太困难了,毕竟张居正当初维持了十年的变革离现在并不遥远,当初的一些情况现在还历历在目。当时仅仅是较为浅显的变革所遇到的阻力就极为庞大,更何况张居正之前,高拱已经打下了不小的基础。

    现在看皇帝的意思,似乎是准备进行程度更深的变革啊。

    若真是如此,变革的结果恐怕难以预料啊!

    黄立极四人清晰的感受到众人看向他们那意味深长的目光心中狂跳,他们已经明白这些人都在等着他们几个做出反应。

    略微犹豫一番,黄立极郑重的起身,作为内阁首辅,他这个时候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了。

    他向朱由检问道:“皇上,大明内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一点,臣等都有很深的了解,要想改变这些情况,这之中会有极大的阻力,必然需要极长的时间。

    ……

    臣希望皇上能够缓缓行事,在做好准备之后再开始行动,不然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到时候若是局势动荡,恐怕难以收场。

    请皇上三思!”

    朱由检点点头,这的确是老成谋国之言。

    “诸位爱卿放心,朕今日既然和诸位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就是相信诸位爱卿的能力,诸位爱卿对于大明的了解自然是在朕之上的。

    以后若是要变革自然是需要诸位爱卿同时出力的,所要变革的方法也是需要诸位爱卿共同完善,共同将其实行下去,推行到全国。

    之后若是朕过于急切,诸位爱卿也能及时劝谏,如此,我们君臣同心,才能彻底的变革大明,实现大明中兴!”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